img

2015年国内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日前,就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问题,中国信息协会副秘书长王砥指出,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制定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确保各种信息流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间的顺利流动,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提升各地分散的信息系统。   我国80%的医院已经实施了管理信息化系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病人和医疗机构之间,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之间的信息共享。   所以专家们认为,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主要包括推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发展面对城市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形成全国统一的医疗信息网,尽快出台医保转移、衔接的可行方案,实现异地医疗的跨地区结算,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明确基本医疗服务的范围和标准,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为了界定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范围,保证职工在患病时能得到条件下所能提供给他的、能支付得起的、适宜的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为职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二是为了控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使有限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发挥最大的效用;三是为了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应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及其管理办法等内容。   传统医疗服务(医院、药店)主要体现为“单独的解决方案”,而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则拥有更大的医疗资源,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预计2015年国内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可增至42亿元,2017年可达125亿元,2013-2017年五年间复合增长率超50%。   较之传统的医疗模式,移动医疗在临床和经济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急诊和住院部门诊率可下降15%-30%,医疗卫生体系总体使用率可降低20%-40%,并减少一半的重复入院人数。   国内移动医疗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为广告、增值服务、在线问诊等盈利模式。2013年移动医疗周边服务(健康咨询类)市场规模达到13亿元,而移动诊断服务的市场规模仅2.5亿元,治疗服务仅2亿元。对慢性病的管理是多数患者(或医生)选择移动医疗的原因,市场将持续扩大。

2018-04-04

查看详情

合力破解医疗器械“成长的烦恼”

近年来,国产医疗器械创新水平有所提升,但原始创新能力依然不足,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究竟是什么在制约国产医疗器械“上位”?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和相关业界人士,为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把脉”。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介绍,“我国医疗器械尚未掌握整体上原创的产品。比如,虽然自2013年起国产支架就已占据3/4的市场份额,但原创性产品并不在我们手中,只是进行了一些局部或细节性的改进。”霍勇委员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可能会有好的创意,但他们对器械的临床需求和应用中的不足,不如医生了解得清楚。提高国产医疗器械创新水平需众人划桨,不能让医生成为看客。   霍勇委员说,应该出台扶持政策、投入科研资金,鼓励临床医生参与医疗器械研发。“目前,江苏省人民医院已经进行了有益探索,该院规定医生的创新成果归自己所有,所产生的效益80%归医生个人。”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即使是质量上等、价格合理的国产医疗器械,进入医院的比例仍较低。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种植牙为例,基本以进口为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原院长俞光岩表示,这里有多重原因,比如有的厂家或销售部门售后服务较差,患者和家属更多要求使用进口医疗器械等等。俞光岩委员建议,我国应该出台政策,促进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如设立国产医疗器械研发的科研基金,大力支持相关企业的产品研发,加强企业与医学研究人员的科研合作等。同时,也应通过医保政策调节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强化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使用国产医疗器械的意识。   同时,虽然国产设备的质量较过去有了大幅提升,但是目前还缺乏整体性的质量评价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亚辉提出,目前医疗器械领域还缺乏科学、客观、公正的质量评价报告,这对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至关重要。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焦红提出,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在大力推进企业质量体系建设。“医疗器械售后服务、质量持续跟踪等,都是企业质量体系涵盖的内容。”提高医疗器械质量,需要企业、使用者和监管方互相促进,共同完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池慧介绍,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人才队伍严重不足,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各级医疗器械监管部门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增加编制,扩充医疗器械行政监管人员队伍,以强化国产医疗器械的质量监控。

2018-04-04

查看详情
< 1 > 跳转到